教研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课改又掀起了新高潮]
近期连续参加了三场教研活动
第一场是上周的鼓楼区的七位市优青的教学展示活动
第二场是今天在我校召开的“基于学,改进教”的教学校长展示课
第三场是今天下午在青云巷小学开展的五年级教学研究活动
主题都是“基于学,改进教”
目前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活动如火如荼般开展
这些优秀的骨干教师用自己的行动饯行新课改理念
给一线的教师进行榜样的引领和示范
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
真正的上起课来那份辛苦的付出是一般听课者不能体会得到的
因此最要感谢的是站在讲台给我们展示的老师们
其次是要感谢组织活动的教研员老师们
是他们的智慧引领和组织促成了这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教研活动
[学习的地方]
1、知识由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自我建构。动手操作、画、折、摆、猜想、验证、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汇报完善……在这样的历程中,把课前通过预习大致有所了解的内容清晰的印在了脑海中,通过思路的探讨、想法的交流、不同想法的辩论,使得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清晰和深刻。
2、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无论是哪个活动中的哪节课,学生们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的凸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已不是口号而已,是实实在在课堂里可以看到的。学生活动的时间与教师活动的时间的比例已由原来的教师多于学生,转变成了学生多于教师。这种让学的行为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空间里独立思考、同桌互说互教、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汇报展示思路和想法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3、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重组和使用,不再是唯教材教教材;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和钻研教材的深度。结合学生的认知起点,合理设置导入环节并在课前预习的情况下简洁引入新课内容,通过提供自主探究的要求和资源,为学习共同体的研讨和思考搭建了阶梯;进而围绕重点、难点进行交流、展示、补充、完善,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4、课前预习已是大势所趋,带着预习走进课堂的学生和在导入环节之后了解本课学习内容的学生是有差别的;两者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状态是不同的:有了预习底子的学生显得活跃而积极,没有预习的学生显得呆滞而迟缓,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参与讨论的热情度低,无话可说或说之词不达意。
5、教师主导作用的强化,在这样的基于学的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学生的思维超出了教师的预设,于是对于课堂的掌控和驾驭就需要教师更高的个人素养和专业技能,否则很容易被学生(特别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将课带跑偏了。这样不但教学目标达不到,而且大量的宝贵时间被消磨掉。因此,对于教师个人的能力和魅力的要求也前所未有的高,欣赏了这些课后我特别佩服他们,一般人(包括我)关起门来自家上课还可以,一旦展示课那就真的很畏惧了。所以,更要加强理论修炼和专业能力强化。
[普遍的问题]
时间:40分钟,是一节课的标准时间。这40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展现。各级教研部门有相应的标准:诸如,一节课学生独立练习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就是说一节课光是学生交流、探究、感悟是不够的,必须保证有充足的训练时间来巩固所学,来消化和吸收。
但我们从最近这些课中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拖堂(有的拖堂了基本训练也没有完成规定项目),不拖堂的基本训练也就进行了一组题,不要说拓展了,连分层训练的项目都没下下去。我想,除了教研员所说:一旦拖堂超过2分钟,必然课的等级降一级,那么这样的后果是否只是A课变B课呢?我们一直为学生设计的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的课后作业时间又会增加多少呢?堂堂清!清了吗?(呵呵,我要是这样上也会完不成任务的)
如果,一节课如此学生负担还好,那如果搞了“基于学改进教后”节节新授课如此,那就于减负增效的初衷相违背了。负担不但没减轻,还加上了课前预习的一二十分钟+课后书上课堂没做的练习题+配套的补充习题+配套的评价手册+如果前一天有的错题订正;算算看时间有多少。
因为是探讨的是生本教育,所以就谈这点与学生最密切相关的作业问题的困惑。
文档为doc格式
怎么写图文推荐
【教研活动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4 万优心得网 www.wananaiko.com 版权所有